“潮汐摊区”展示了基层社会治理的新思路和新格局,从“单点发力”转向“多向奔赴”,公共决策部门应当可以从中获得一些启发
文〡李晓婷
近日,媒体报道重庆市南川区探索城市管理新路径,在小区周边、街心公园周边推出“潮汐摊区”,划定区域供菜农和果农贩卖经营,实行定时、定点管理。例如每天早上6点到9点、下午4点到7点,小摊贩挑来蔬菜瓜果摆卖,时间一到准时收摊,打扫干净还路于民。
这与我们平时看到的一些城市管理的“猫鼠游戏”风格迥异,不再是执法部门对小贩围追堵截,而是双方“各让一步”,小贩在划定时间和地点内经营,城管部门则允许一定程度的占道。这种模式带来了多赢局面,初步找到了社会各方对城市摆卖问题的“最大公约数”:小摊贩通过经营活动养家糊口、菜农果农种植的农产品有了更多销路、居民下楼即可买到新鲜果蔬、精准划定地域范围和时间能一定程度上减少居民对占道经营引起的交通堵塞和噪声扰民的投诉。“多向奔赴”的政策模式引起广泛好评,有网民留言自己所在的城市也开始试行这种模式。
据中部某省一地级市城管部门不完全统计,当地60%以上的城市管理矛盾集中在占道经营上。应该说,这个比例有一定的代表性,特别是诸多中小城市,占道经营带来的交通阻塞、环境污染等问题,一直是群众反映的焦点。这也反映出在深层次上城市规划和群众生活需求不匹配、城市发展和传统居民服务模式不匹配的问题。以往政策刚性强,投诉多了就投入大量人力物力,用堵、赶、罚等方式进行硬性管理,社会矛盾大,工作效果也很容易“归零”。究其原因,是管理政策思路没有打开,只倾听了一方或少数方的意见,对多个利益相关方的需求重视不足,没有进行有效评估和平衡。这也是一直以来一些政府部门对社会秩序偏重于“管”的理念的直接体现——先强力解决冒出来的突出问题,其他系统性问题容后再议。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广场舞”问题是否可以定时、定点、定分贝管理?“拉链路”问题是否可以由各地下管线管理部门及时互通信息、规定时间一并开挖?老旧住宅加装电梯是否对低楼层有补偿模式的指引?餐饮业是否应规定除包装餐具外也向消费者提供免费消毒碗筷?政策出台前,应充分征询、考量各利益相关方意见,以综合施策替代一“管”了之,让体现社会共识的“最大公约数”在前端就发挥出化解社会矛盾的作用。
城市的美好,不在于大厦之高、公园之大,也不在于霓虹灯之多、马路之宽,而在于在现代化硬件元素之下,老百姓生活得好不好、便不便利、幸不幸福。“潮汐摊区”展示了基层社会治理的新思路和新格局,从“单点发力”转向“多向奔赴”,公共决策部门应当可以从中获得一些启发。
【频道来源】南方+客户端观点频道